週一胡言亂語時間


只有週末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經過多年的實驗,最終還是得要面對現實。週末的時候,我喜歡待在家做點什麼事情,以為自己可以在短短的假日,做出很有進度的進度,常常幻想把時間填滿,然後不會胡思亂想,按照進度走。但事情總是不會這樣如意,通常都是坐在電腦前面發呆,或者是完成一點點進度,就開啟電視或看起書來,然後一晃眼就結束一天。

只是沒想到每到週末都不甘心的這樣浪費時間,以為都會好好做一些事情。就這樣過完好幾年,還是沒有完成什麼事情,那些想做的事情都會在週一到週五之間完成。然後,還會想要在剩下的兩天假期,好好衝刺進度,只是一週過去了,所有進度都還是從週一開始做。我想週末的時候,還是出門走走吧,就算已經把房間佈置得很有工作室的感覺,想做就是會利用各種時間去做,不想做的時候,就是不想做。

我喜歡電影跟閱讀,週六或週日其中一天去看一場二輪電影,一次可以看兩部電影,雖然花的時間很多,但看完之後反而不會覺得浪費時間,有在寫電影觀後感的我,就像海綿一樣,吸收了很多,想要趕快變成乾的啊。小說方面也累積了很多還沒看完的書,有些書就像電影一樣,喜歡重複拿出來再好好品味一番。以為週一到週五晚上會有時間閱讀,其實週末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時間。雖然可以靜靜的待在家裡,好好閱讀小說,但總是不如所願,看了幾頁,就收起來,想要做其他事情。一次還是只做一件事情好,一次也只要閱讀一本書就好,好好品嘗,好好體會書中的角色與劇情,感覺這樣才是最適合我的。

筆記


忽然有一種發想,由於自己實在太容易忘記了,什麼事情都要做筆記才行,就連閱讀這件事情也不例外。將自己看過的書,經由大腦咀嚼,然後做成筆記。好處是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比較不容易忘記,另外一個是想到隨時可以拿出來查閱,再來這也是一種產出。只要累積夠多文字,將來隨時可以整理成冊。這樣一來就不用一直去翻閱那些已經看過的書,就像有的時候轉到電影台播放已經看過的電影會停下來繼續看是一樣的道理。

這個計劃我稱為看書趣,自己愛看書,但看過就忘,似乎有點浪費那些時間。做成筆記,就是一種產出,只要有產出,就不怕變成空白。一開始,我選了四本書:電影的魔力、為什麼你的故事被打叉、超譯尼采、過得還不錯的一年。前面兩本是有關寫小說或劇本的教學書,後面兩本就像是激勵人生,看看別人的思想與生活,然後想想自己。

這樣一來一天的時間是不是又更緊湊了?

這個讀書趣計劃可以移到晚上來執行,經過這幾年的實驗,下班回到家似乎很難會有產出。把這些時間換成學習時間應該會比較好一點,晚上看看書,寫寫筆記或學習心得,每天的時間壓力比較不會那麼大。那這樣寫小說與部落格的計劃勢必要挪到早上或中午,目前早上還是沒有辦法早起,一直拖延寫小說這件事情。中午的話時間還運用得蠻充分,午間寫作或部落格都有一直在走。

0 意見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