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摘要

本月是藝術之月,去看了錯覺大師的畫展,也看了許多部的藝術電影,終於帶有一點藝術家的感覺,本月總共累積20篇文章:

週五回頭看:亂


本週只有一個字,亂。亂糟糟的政治,亂糟糟的媒體,亂糟糟的台灣。

週四寫劇本:人生記錄

「靠腰,你是人間蒸發喔!」

朋友看見我的訊息劈頭就問,其實我也沒有故意躲避,只是沒有主動告訴而已。現在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去用流行的網路工具,那就真的很像是人間蒸發,完全不知道對方在做什麼。這讓我想起以前一位馬來西亞的同事,打從他離職回到祖國之後,因為得不到臉書上的訊息,他就徹底的從我的生命之中消失了,人生過客也不過如此。

怒海劫:驚心動魄的劫船事件


【本心得有劇情描述】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在2009年的快桅阿拉巴馬號劫持案中遭索馬利亞海盜綁架的經歷。

再一次體會錯覺


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點閱率會變高,谷歌了一下,原來是被粉絲團給po文了啊!

電影元素:幕


幕就是承接起後,讓觀眾可以有喘息的空間,就像舞台劇中場結束一樣,幕緩緩下降。就電影來說也不是一定要分成幾個幕,但大家最常聽到的是三幕制:開場、中場、末場,也可以稱為第一幕、第二幕與第三幕。

週五回頭看


本週瘋狂的看電影,簡直就是卯起來看,去了一直想去的華山電影院,環境與觀感比我想像中的要好很多。一直以來都只看商業片的我,卻也開始看文藝片了,【醉鄉民謠】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然後金穗獎入圍暨電影短片輔導金成果影展也悄悄開始了,接下來還有金馬奇幻影展臺北電影節。沒想到以前不會碰觸這些影展的我,也開始關心起來了,甚至吸引我前往觀看。

週四寫劇本:想像一下未來


有一個方法,只要想著未來自己的工作樣子。

如果每天早起開始奮筆疾書,一直到中午12點。休息過後,下午繼續文字雋永,然後如此度過這一天。等等,聽起來很像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不就跟一般上班族沒什麼兩樣?

醉鄉民謠:1960的鄉村音樂年代


★★★★☆體驗美妙的音樂人生,生活就只是熱愛而已

開場的鄉愁音樂與柔和的懷舊燈光,將時光牽引到1960那個年代,那個美國鄉村音樂年代。

人文與軟體

HBO電影台的介紹

電影是一種人文,但我的主業是軟體工程師,這兩者之間到底可以有什麼火花?直覺想到的就是電影的科技:特效。

電影元素:背景事件


劇中的角色不是憑空出現,他們應該是真實人生的縮影,自然而然就會有過去,因為過去而造就現在,角色因為過去的抉擇,才有有劇中開場的時間點。但通常不會一開場就告訴觀眾某個角色的過去人生,通常都是經由角色與角色之間的對話來描述,除非那段過去的人生會影響著現在,那才需要大篇幅來處理過去的事件,在此稱為背景事件。

戰馬 - 史詩般的巨作

★★★★★五顆星人生必看

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就是那樣史詩。

看電影

說不上是影評吧,只是一種觀後感而已,記錄自己生命看過的電影。寫這些電影心得,怎麼寫也寫不過那些專業的影評,所以只好換另外一種方式來評論。

電影元素:意外


劇情片最重要的要素不是天然災害、疾病或車禍等意外,而是人的抉擇與行動,以及兩者所產生的結果。劇中的角色,必須為所發生的事情付出代價,沒有任何事情是意外發生的。只要電影當中出現車禍或疾病等人生當中的意外,似乎沒有辦法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觀眾也不願接受這種意外,因為那無法說服,也無法打動人心。

夜間創作

還是晚上創作好,昨天試了在晚間10點過後,微弱的黃色光線裡,配上熱熱的抹茶拿鐵,與窗外的天氣形成對比,然後靜靜地敲著鍵盤。看著螢幕裡出現的文字,心中一種感覺油然而生,什麼感覺呢?說不上是成就感,而是一種淡淡滿足,滿足自己可以在深夜裡,悠遊的在文字裡雋永。

關於寫劇本

寫劇本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這麼痛苦的事情,竟然可以在那一年完成三部劇本。回想起來,還真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

走不出的大門


錯覺藝術大師-艾雪擅長將立體空間轉化成平面,用眼睛看就會像是連在一起一樣,就像這張圖一樣:

模仿秀

說起來自己也不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有得時候還有點悶,不會在團體中強出風頭,反而想要低調過自己的人生啊!但年輕的時候就不一樣,就是喜歡大家注意到我、看見我。

讀書摘要


今日繼續節錄「為什麼你的故事被打叉』這本書的讀書摘要,第二篇角色塑造:

愛情無全順:計劃之中的愛情(雷)

這部片真的出乎我意料,以為只是一般的愛情片,梗就在於一個女大生不會輕易愛上宅男的故事,按照愛情片的邏輯,最後就是一定會在一起。但梗中有梗,實在大為驚喜。觀看這部片的時候,女生的比例大於男生,應該還是陳柏霖的魅力吧,但陳意涵更正啊!

關於朋友

我實在是一個很懶的人,就連交朋友也不例外。以往的自己都是個好好先生,對於朋友的要求,都使命必達,即使相當的不方便,還是會那樣地去做。現在想起來,實在很沒有必要,人對於過多的幫忙,到頭來都只會當成是自然。